如果不调整体质,手术后可能会复发。
因为小儿疝气手术需要全身麻醉(麻药剂量不当会有风险)。
很多家长在孩子疝气不严重或者还不到手术年龄的时候会选择保守治疗。除了疝气带,中医是常用的方法。临床上,疝气患儿身体虚弱且寒冷。因此,即使疝环通过手术修复,不再突出,身体的寒冷或虚弱体质仍然存在,不会通过手术得到改善。因此,我们认为术后调整儿童体质是非常重要的。
翻看中医经典医书,会发现我们的中医专业人士对疝气已经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和具体的治疗方法。疝不仅可以分为寒疝、水疝、血疝、气疝等七大类,而且其病因病机也有相应的解释。总结前人经验,我们将疝气的病因分类为“气血不畅”,常见因素有寒凝、气滞、气虚、湿热;所以,治疗和预防就是调理气血,让气在体内顺畅运行而不堵塞,所以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
外用药用茴香、肉桂、吴茱萸、补骨脂等温药,或用艾叶泡脚,肚脐贴温药等。也可配合艾灸。
如果辨证是气虚:
主要是补中益气。孩子的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但后天的保养是可以增强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小儿养气要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来实现。
知气。气滞是由肝郁引起的,或者说是由过度寒冷引起的气滞。情绪不适很多孩子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尽量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如果感冒过高,则与上述治疗相同。
辨证为湿热:
湿热多由体内垃圾过多引起,仍需从饮食管理入手。少吃你消化不了的东西。这也适用于上述类型。
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孩子的体质是在妈妈体内的时候逐渐形成的,所以对于想要孩子的人来说,在怀孕之前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评估,在怀孕期间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尤其是对于身体寒冷、气血不畅或湿热重的母亲,更要特别注意,因为母亲的体质很容易遗传给孩子。
疝气患儿如何护理?
2.婴儿期不要把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造成腹部压力过大;还有,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以免肠管脱落形成腹股沟疝。
3.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体质,饮食上避免忽冷忽冷,不要太油腻而变得湿热,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4.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体质较弱,照顾脾胃是第一要务。因此,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调理。
把握饮食原则,进行反哺,不要让食物继续给身体增加负担。把握疾病护理原则,不要轻易过度治疗给体质造成负担。
咳嗽、便秘、哭闹等。都是容易诱发疝气的,所以保持大便通畅,并且不要让孩子排便太用力;不要剧烈咳嗽;避免孩子用力哭闹,平时注意疏通孩子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编辑:郭莎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